|
丹顶鹤驯养繁育中心,由著名驯鹤姑娘徐秀娟及盐城自然保护区第一代科研工作者于1986年共同创建的我国南方地区第一个丹顶鹤等珍禽驯养繁育中心,于1994年首次取得越冬地丹顶鹤人工驯养繁育系列工作全面成功,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现在在保护区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配对、年连产连孵、人工孵化率、人工育雏成活率等多方面再次取得突破。同时试验性的对部分个体进行了野化工作,成功融入野生种群之中。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了《丹顶鹤人工驯养繁殖——盐城标准》。

丹顶鹤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指示物种,也是著名的文化鸟类。我国的丹顶鹤文化拥有 3200 多年的历史,它始于先秦,兴于汉,盛于唐宋,明清继而不衰。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鹤文化经历了由自然物到人格化、人格化到神化、神化到科学化的演变过程。它一方面广泛地渗透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音乐、体育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作为祥瑞、长寿、忠贞、正直、清明的象征,也深刻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形成了极具东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越冬地盐城开展人工驯养繁育工作,建立了人工种群,初步形成了物种基因库。不仅对缓和其濒危状况及种群复壮研究积累了资料。同时作为盐城滨海湿地代表性的旗舰物种的保护与研究进程,对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联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盐城黄渤海湿地第一期世界遗产申报、生态文化旅游及自然教育、公众认知水平的提升以及国际重要湿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实施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与管理价值。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项具体举措。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让优雅的仙鹤身影,永远漫步在中国的生态湿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让诗意的鹤鸣长音,永远回荡在中国的美丽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