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至12月1日,“黄渤海湿地与水鸟保护研讨会暨2020年度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培训班”在江苏盐城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推动黄渤海地区湿地保护工作,摸清水鸟种群现状和数量变化,同时交流探讨今后黄渤海地区水鸟同步调查工作计划。会议由国际湿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主办,国家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予以支持,共邀请国内外嘉宾、专家学者、保护区管理人员和湿地与水鸟保护从业者,近150名代表参会。

国际湿地陈克林主任主持会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一级巡视员程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严承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郭立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司一级调研员肖红、江苏省林业局副局长卢兆庆、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费坚等领导和专家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中国黄渤海湿地候鸟栖息地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是备受关注的濒危物种繁殖地,具有重要全球意义。湿地与水鸟保护研讨会暨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培训班,在湿地城市盐城召开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盐城鸟量大,鸟种多,得益于江苏省和盐城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保护战线同仁,多年来不懈的努力。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鸟类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条件,对珍禽保护区多年来开展的水鸟同步调查工作表示点赞,水鸟同步调查的数据对于各个保护地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帮助;活动的开展也相应提高了相应保护地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盐城市政府费坚副市长代表盐城市政府致辞并表示将努力走出一条适合盐城并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湿地保护之路,争取在“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生态治理中贡献更多的“盐城智慧”、提供更多的“盐城经验”。

在研讨会主题报告环节,国际湿地高级技术官员吕咏、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伙伴关系秘书处首席执行官Doug Watkins、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科赵永强、鸟类专家Terry Townshend分别作了主旨发言。重点围绕“五年(2016-2020)黄渤海湿地水鸟同步调查回顾与总结”、“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伙伴关系的保护规划”、“江苏盐城滨海鸟类调查与监测研究”、“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和迁徙鸟类重要性及案例研究”等论题开展交流研讨,对黄渤海湿地和水鸟保护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全方位总结、全面性分享。各位专家的主题报告,充分表明湿地和鸟类保护正在向系统化、公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高度契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趋势,为后续的水鸟调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分组讨论环节,会场学术讨论氛围浓厚,天津、山东、河北、辽宁、盐城等重点地区水鸟监测单位分别结合各自工作情况就今后的黄渤海地区水鸟同步调查工作及后续调查方案进行深入探讨,相互交流,彼此学习借鉴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会上,盐城珍禽保护区还专题分享了“江苏盐城滨海湿地鸟类视频智能识别监测研究”课题,其在水鸟监测方面的应用,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对该项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前景展望。

会后,与会嘉宾实地考察了盐城珍禽保护区,开展野外监测培训,了解盐城滨海湿地保护现状,现场探讨黄渤海地区水鸟保护与管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